当前位置: 主页 > 国内新闻 >

成都科技创新加速实现资源要素互补新成果转化互助

时间:2022-12-07点击:
成渝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“一极两中心两地”战略任务的重中之重,定位于战略性科技创新中心,是国家布局西部战略纵深区域的科技创新中心。西部科学城是成渝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区,不仅是引领区域创新发展的中心,而且将成为成渝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知识策源地与技术创新源。成都是国家首批创新型城市、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、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“科创中国”试点城市,先后获批建设国家数字经济、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。西部(成都)科学城是成都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区,是天府新区集聚全国乃至全球创新资源的主阵地。

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》明确要求“成渝地区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”,成都全面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,高水平建设西部(成都)科学城。目前,西部(成都)科学城主体功能初步形成,成渝协同创新机制基本建立,创新成果加快落地呈现。一是启动天府实验室建设,布局架设电磁驱动聚变大科学装置、成都超算中心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交叉研究平台。引进海康威视、商汤科技等重点企业和“中科系”“中核系”等国家级科研机构,引育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等校院地协同创新平台。二是两地共同签署多项合作协议,共同布局应用基础研究、前沿技术研究重大项目,联合打造国家科技体制改革“试验田”,两江新区、四川天府新区联手成立八大产业联盟,共同发起设立双城经济圈科创母基金,成立成渝地区技术转移联盟。三是探索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中科院、农科院等建立校院地协同创新平台,引进校院地协同创新合作项目。通过成果及技术溢出,加快壮大创新主体,天府新区有效高新技术企业总数排名成都市第三,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排名全市第二,经济总量居国家级新区第五位,综合实力进入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阵。

成都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提出,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。到2025年,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初步建成,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功能基本形成,跻身国家创新型城市前列。为此,西部(成都)科学城不断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步伐。

增强创新策源功能。高水平运行天府实验室,挂牌天府绛溪实验室、天府锦城实验室,加快建设天府兴隆湖实验室、天府永兴实验室。加快建设产业创新平台,建设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、同位素及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,全力争创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。打造中试研发平台,建设跨高校院所新型中试研发平台、行业类中试研发平台,布局中试共享生产线、检验检测中心等公共试验设施。创新供给新场景,支持建立“创新应用实验室”,支持建立“城市未来场景实验室”,实施“十百千”场景示范工程,推动硬核技术和创新产品应用落地。

培育高精尖特企业。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,围绕重点产业链上下游建立完善高企培育库,采取“研发资助+项目孵化+融资服务”相结合方式,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集群。发布“揭榜挂帅科技项目榜单”,出台“揭榜挂帅”科技项目管理办法,建立“里程碑式”考核制度,大力加强与高校院所联动合作,加快构建“政产学研用投”协同发展体系。创新科技金融方式。继续以“科创贷”安排风险补偿资金,设立了风险补偿资金池。开发科创“投、贷、保、券、贴”等一揽子科技金融产品。实施创新型企业梯队培育工程。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—高新技术企业—硬核科技企业—科创板上市企业的梯度培育体系。实施“政策支持+投资孵化+科技服务”定向扶持组合拳,加快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。

推进科技协同创新。大力实施成渝科技创新合作计划,成渝地区企业科技研发部门协作共同推进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,推动科技合作园区项目加快落地。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,明确界定成渝地区高校、企业、政府之间的产权关系、利益分配关系,推动企业、高校、研发机构实现科技创新成果转化。打造灵活高效的科技创新市场,确定企业在科技创新中枢纽作用,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创新,放宽市场准入,使企业连接市场、技术、政府和公众。深化成渝科技圈跨区域合作,与京津冀、粤港澳长三角等地政府高校、企业展开交流,吸引优秀科技创新人才与资金流入西部科学城。加强区域交流合作,推进两江新区与天府新区合作、两地高新区合作,实现科技创新资源要素互补、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互助。(成都市社会科学院成都研究院副院长、副研究员 郭雪飞)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